close



    在台北重要路口的轉角,許多人突然會有來杯咖啡的衝動,因為那四個角落裡的其中一個,總有間褐和綠顏色妝點的星巴克座落,比例恰當的外國氣氛,讓暖意和疏離揉合的很好。你可以掏出隨行杯讓服務生為你親切地注滿一杯香草拿鐵,然後轉身俐落推開玻璃門再度回到寒冬的街上,千萬不要用紙袋包起你的咖啡,這只杯似乎更讓你和別的路人有難以言喻的差別;如果正失意寂寞,星巴克二、三樓的沙發等著你,你可以整個坐滿那沙發,把
MP3戴上,不管外頭的所有紛擾,看車水馬龍的台北在你腳下川流。



我不太喝咖啡,過多的咖啡讓我心悸。但這是股潮流,身邊的人喝得多了,就連我也對咖啡的氣味有嗅覺上癮現象,愛聞飄出來的咖啡味道;台北嗜咖啡的族群膨脹地很快,大概才幾年時間,已經很難找出哪個人不每天、每週喝幾杯咖啡了,但仔細想想這樣高貴的價格,恐怕只有社會中高階層的人才能負擔得起,只是其實最高階的人不太上街喝咖啡,廣大的連鎖或獨立咖啡館能這樣生意興隆,應是拜台北中產階級之賜吧。

 

一天之中,台北消費掉多少咖啡豆?我不敢去想像。地理課本教過,這些遠渡重洋的咖啡豆大多來自非洲和南美,咖啡交易是他們家庭及國家生計的重要來源,我的困惑是,既然咖啡價值不斐、消費量龐大,且上癮後很難戒斷,為什麼這些出產咖啡的國家在經濟上沒有鹹魚翻身,大賺外匯?

  

星巴克賣的咖啡豆給了我一個啟示---十多種種類眾多、口感各異的咖啡豆裡,有種叫做『公平交易咖啡』---原來如此!其他種類的咖啡豆,不管是星巴克裡頭常用的『星巴客家常咖啡豆』、『季節限定咖啡豆』、還是『爪洼』、『東帝汶日昇』…….全都非經公平交易程序而來。你可以拿一張星巴克介紹其所販賣咖啡豆的折頁來看,每種豆子皆詳細簡介其味道、口感,所用的形容詞都讓人眼睛一亮,唯獨『公平交易咖啡豆』例外,它只寥寥幾句告訴你星巴克也有不剝削咖啡農的咖啡豆可以賣給你,僅止於此。

  

『公平交易咖啡』在星巴克,是沒有味道、口感,遑論溫潤、酸度、出產地等描述詞彙、甚至價格比其他咖啡昂貴的咖啡豆品種。

 

我有點懷疑這樣的簡介會吸引哪種族群購買、指定希望用這種咖啡豆來製作咖啡,也許引進這樣的咖啡豆,用意只在健全星巴克的商譽,即便不鼓勵消費者買這種咖啡豆,但至少他們也能宣稱某程度關照到了被剝削的咖啡工農,就算只是表面上的關照。

  

有人說星巴克帶起世人喝現磨咖啡的潮流,幫助了比較專業的咖啡農;以前的咖啡豆大多被收購來作咖啡粉,較不講究品質,現在因為要現磨現泡,反而變成以收購品質優良的生咖啡豆為主,要這樣便不得不仰賴專業的人工,因此能保障專業咖啡農不被生吞活剝。但這樣的論述不全面恆等成立,要求高的品質不等於壟斷和重度剝削逕自消失,縱然咖啡農的生計不再能被隨意操弄,但至少像星巴克所呈現的,依照公平市價來交易的豆子,只佔咖啡豆交易量裡頭的百分之一不到,而那些咖啡農一般到底得到多少呢?

  

今天還有一則在邊角的國際新聞吸引我的目光,原來是尼加拉瓜的咖啡工因為工資太低無以為繼,為賺取稍高的工資,紛紛離鄉出走遠到鄰國去採咖啡。似乎不管是第三世界裡遍佈的家庭式咖啡園、或者被財團壟斷整個買下的大片咖啡莊,裡面辛苦工作的咖啡農工,還是以希望能求生活之溫飽為重要目標,尚談不上爭取用正常供需價格來評價全球大量需索的咖啡豆以及他們的勞力。

 

他們看過或真正踏進過全球知名的星巴克嗎?他們能想像一個人能坐在星巴克樓上看街景聊慰失意的畫面嗎?他們知道一杯咖啡在這裡的價錢嗎?

 

或許超低溫的這幾天你又剛好來到了咖啡館(不管是不是星巴克),在說出你習慣的咖啡名之前,也許可以詢問看看能否指定用『公平交易咖啡豆』來泡咖啡,即便那裡並不提供這種咖啡豆,但這樣的探問總可以讓你對咖啡的交易的失衡有更多認識。

  

*對星巴克的這些評論,不代表我認為星巴克這一全球化咖啡霸權各方面全是差勁的。畢竟極端左派的激昂,對我已稍稍遠去了些。*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lenespace 的頭像
    selenespace

    For our summer

    selene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