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海大學校園建築的調性,很是特別,若

   要我用幾句簡單的話來形容,

   我會覺得它『有著與自然協調的韻律』,

  『沒有侵略性』

   這在一般比大比氣派比科技化的台灣建築風潮裡

   是非常難做到的。











若有一塊地要蓋房子,

通常結局是整塊地被房子佔得滿滿,

建築體蓋得很高,伴著阻止行人越界的圍籬,

或者就乾脆讓建築本身變成一個巨大的阻擋物,

即便有窗子也不會打開,

裡頭的人就生活在溫度濕度恆定的環境,

不會流汗也不覺得寒冷。

空間不許閒置,因此整個動線教人匆匆而行,

你不得不貼著豪華的建築體旁邊走,

卻只能看清它的磁磚,望不見整體,

甚至你無法也不能逗留,高樓讓風變得很大,

而美麗的花園在裡面,你並未受邀入內。

散步於東海大學的文理大道,

旁邊的建築融進整個綠蔭裡,

低低的建築,讓出很多空間給天空和植物,

大道是一條斜坡,從下面望,

卻不覺得更高位的建築會顯得凸顯龐大,

反而必須拐個彎才能走進那些典雅的學院,

而跨過一些迴廊,你又在建築中央見到綠色的開放草皮,

和一株沐浴在陽光下的榕樹,你能觸摸它的肌理的紋路。

每個轉彎不經意地會遇見幾個景緻,

一借景的窗櫺、小巧的拱門、開著門窗的教室、

院落及漫步而過的人影,

他們彷彿將每處地方都設想好了,

知道誰會用什麼角度去觀看。

大道終點的中正堂,

沒有在大道視覺盡頭矗立,也是往裡頭再平移了一點,

緩和了壓迫感。到了中正堂從上往下看,

整條文理大道的建築又隱入了綠蔭,

中間不間斷的草地,像為迎接你而鋪開的綠地毯。

路思義教堂位在開闊的草地上,

彎曲弧線搭配鵝黃色的磚,

顯出平靜與美感,

教堂外一株伏倒長著的相思樹,

小朋友在那裡爬上爬下,

不遠處有人野餐有人躺著閱讀。



還有還有,最後如果你也累了,可以像

我們騎著車,再往加工廠門市部,

在這裡早餓了的肚皮,

給牛奶加咖啡溫暖一下,

才有力氣繼續上路。



PS:

B的忙碌似乎無止無盡,秋天已準備揮手向我們道別,好在我們終

於尋覓到一個有空的週末,能一起出去走走。(恩,你猜的沒錯,我

又是在記錄許久許久前的一個旅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lenespace 的頭像
    selenespace

    For our summer

    selene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